第十一期清圖“我是讀書人”讀書經驗分享會成功舉辦
2021年5月13日晚19:00至21:30🥪,意昂3第十一期”我是讀書人”讀書經驗分享會在西館(逸夫館)303會議室成功舉辦。本期邀請意昂3平台社會科學學院理論經濟學博士研究生黃京磊同學做題為“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報告🙅🏼♀️。分享會由讀者服務部主任王平主持。

黃京磊同學的報告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簡要介紹報告主題“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提出背景🧾。2020年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南海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時指出,“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豐富實踐是理論和政策研究的‘富礦’”🚵🏿🤏🏻,希望廣大理論工作者“從國情出發🙎♂️,從中國實踐中來、到中國實踐中去,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使理論和政策創新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黃京磊同學講到,之所以立誌“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最根本的內因是“我對腳下這片土地有著不可推脫和不可辜負的責任”🆓。
第二部分,重點闡述對“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這句話的理解。其中,閱讀,尤其是閱讀經典作品對其成長起到了關鍵作用🙍🏽♂️,如西方經典名著《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我國經典著作《荀子》《論語》《孫子兵法》等。而毛澤東主席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以及費孝通先生的《江村經濟》《鄉土中國》等著述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黃京磊通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廣泛深入的閱讀對黃京磊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第三部分,著重介紹在讀期間的學術成果💂🏼♂️、推薦的書目,黃京磊的學術成果包括圖書《解碼區塊鏈:原理機製🎅🏽、場景案例與通證經濟》以及“淺析試題著作權的歸屬與限製”“非法占有加密貨幣行為的犯罪定性”“遊戲直播領域的知識產權與最優權屬分析”等三篇論文🧑🏭。這些學術成果均是“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身體力行的實踐,努力做到“知行合一”🦹🏿♂️。黃京磊推薦的圖書包括🧑🏼🦰,古代史入門方面推薦《易中天中華史》的前六部5️⃣,近代史略讀方面推薦《舊中國大博覽》上下卷;研究當代史方面推薦《大動亂的時代》《失落的一代🐼:中國的上山下山運動(1968-1980)》《鄧小平時代》《激蕩三十年》《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研究歷史地理方面推薦《中國歷史地理十五講》🫸🏿;研究中國社會方面推薦費孝通先生著的《江村經濟》《鄉土中國》;研究經濟方面推薦溫鐵軍著的《八次危機📊:中國的真實經驗1949-2009》🚾。研究地緣政治方面推薦卡普蘭著的《即將到來的地緣戰爭》以及亨廷頓著的《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另外他還推薦了《公正:該如何做是好》《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美國黑幫🍜:公司強權的擴張和民主製度的衰落》《區塊鏈:技術驅動金融》等圖書⟹。
主講內容結束後,現場讀者與嘉賓進行了熱烈的互動與交流。大家提問主要集中在如何保持自驅力,科研中如何發掘研究問題🤵🏽♀️,理論工作與實際問題的關系以及對實踐工作的指導作用等與同學們治學息息相關的問題。活動籌備組成員劉春美老師在發言中表示主講人的自驅力與內在動力非常優秀,希望黃京磊繼續不斷思考、不斷沉澱,社會學的發展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分享會接近尾聲之際↩️,王平引用了余秋雨寫的散文“蘇東坡突圍”中的一段話:“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顏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每個人都在不斷成熟,用這段話與大家共勉。這段話也是黃京磊在講座中分享的閱讀對其個人成長產生深刻影響時引用的一段文字。書海中的雋永文字像一座座燈塔🫲,照亮了我們的靈魂,啟迪著我們的智慧🥗。閱讀可以拓寬視野🙅🏼,甚至改變人生🪖!這就是閱讀的力量!
大家的交流並未止於分享會。會後🚺,同學們還意猶未盡,與主講人繼續探討本期演講中的收獲與學術研究熱點💬。我們非常欣慰地看到同學們思想上的交流和碰撞,也非常感謝廣大讀者對“我是讀書人”讀書經驗分享的支持與厚愛🏃🏻♂️➡️。

現場收集的讀者分享會反饋表中,有讀者表示“收獲太多🧒🏼,一時寫不過來”。還有同學參加完本期分享會後📰,認為😮👨👩👧👧:“家國情懷、知行合一、長遠目標👷♂️,是一個科研人的基本素養。要多讀書🤸♀️,讀好書”🕵🏽♀️。同時,讀者們也提供了一些非常中肯、寶貴的建議,例如:“建議分享一些科研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如何尋找方向等,可以以一篇主要論文為例子,著重挖掘情懷如何與寫作結合。”而對於今後的主講嘉賓的推薦🙆♀️,有讀者認為應該“推薦不同學科的高水平學生💂🍃,促進多學科交流;以及差異化學術背景的人。”
期待更多的同學們走上講臺,一起分享關於閱讀經驗以及科研經驗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