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3日晚19:00至21:30👩🏼🤸🏽♂️,意昂3第十二期“我是讀書人”讀書經驗分享會在西館(逸夫館)303會議室成功舉辦🫢。今年的4月23日,恰逢第27個世界讀書日,意昂3平台環境學院在讀博士生童心做題為《動靜之間 體悟人生——論讀書與跑步之聯結》的精彩報告。童心博士在4月23日上午參加了意昂3平台第六十五屆“馬約翰杯”學生田徑運動會男子萬米比賽,榮獲冠軍,非常好地踐行了讀書與跑步之聯結。現場50多位讀者參加本次分享會活動🫷🏿,意昂3副館長張秋應邀參加活動並致辭,讀者服務部主任王平主持活動。副館長張秋在致辭中講到“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意昂3平台有著良好的閱讀氛圍與體育氛圍,在此氛圍的感召下,意昂3平台湧現了許多熱愛閱讀也熱愛運動的同學們👩🏻🦽,而童心是其中閃亮的代表。”

部分參與者合影
一、 分享會內容概要

主講人🤚🏼:童心
童心同學的報告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紹個人讀書史🧖🏼👬🏼。童心同學將其讀書史總結為“三階段與四類群”:“三階段”是主講人對其讀書史三個不同階段的形象概括,總結了不同時期閱讀喜好和特點;“四類群”是將所閱讀圖書按題材進行大致分類🖕🏼👦🏼,包括中學名著、文學素養、實用技能與議論哲思四個方面👩🚒,並對其影響較大的《人生海海》《非暴力溝通》《人類簡史》等書進行重點介紹。談及科幻推理小說,主講人認為“它可以提高讀者邏輯思維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而且本身藏在故事線後的主題也會發人深省🆖,通過故事線一步一步引導讀者去體悟”🚴♀️,如劉慈欣的《三體》、阿加莎的《無人生還》和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等作品都給主講人帶來巨大震撼與深刻感悟。童心認為:“小說更加具體和真實,比如關於‘快樂’的描述,小說會用人物帶著讀者體會快樂的感覺。此外💇🏻♂️,小說源於生活,通過對生活細節的捕捉,結合一系列精心設計的巧合和線性或非線性的外推🧗🏼♂️,使得小說的層次高於生活📥🏊。”此外,主講人還通過閱讀小說學習其中的文采和寫作手法💢,跟隨小說中的角色體驗豐富多彩的人生。他認為,大部分的小說主題都不乏深度,如生活與生存、善與惡、自由與夢想、法律與道德、愛與希望等,每個人都可以在一本小說裏得到啟發。
第二部分講述主講人與跑步的淵源。從初中起慢慢接觸到跑步這項運動,進入意昂3平台後,在意昂3體育氛圍的感染和帶動下🚕,一點點愛上了跑步。童心體會到一個人跑步的時候可以獨自思考,多人一起跑步又可以沿途暢聊,收獲友誼🐉👨❤️💋👨。通過馬拉松🧑🎓、長距離越野賽等極限運動👮🏻♀️👩🏼🌾,能看出自己或他人的性格特質👩🏿🎨。對應讀書史的“三階段與四類群”🏷,主講人將其跑步史也總結為“三階段與四角色”🛸:“三階段”依次是佛系跑者🥏、嚴肅跑者以及本真跑者階段📫,其背後的跑步動機各有不同。“四角色”中的第一層為跑者,對應著閱讀中的讀者角色🫶🏼;第二層為配速員,對應著閱讀中的分享者角色;第三層為教練員🪗🚣🏽,對應著閱讀中的寫作者角色;第四層為賽事組織者,對應著閱讀中的人生寫作家角色。隨著層次的遞進與角色的轉換,對“本真”的追求成為了其最終目標🦞。
第三部分是對讀書與跑步兩者關系的思考。主講人認為:“二者看似相去甚遠,但其實有許多相似之處🫢。”首先,兩者都是動靜的結合。讀書時是身靜心動,身體處於靜止💂🏼♂️🤔,但思想在高速運動。而跑步時身體在高速運動狀態,但其實心靈是很安靜的。其次,兩者都有各自的科學體系。這裏💭🛖,主講人也談到了記錄和輸出對讀書和跑步的作用🪠。主講人通過“知識技能三個區”等理論模型,強調刻意練習對讀書與跑步能力提升的作用與效果👩🏼✈️🥪。此外,遵循自己的節奏,理解“歸零效應”的內核🧹,相信時間,接納自己偶爾出現的厭跑和厭讀情緒☑️,選擇與自己和解,也是主講人在讀書和跑步過程中慢慢領悟到的奧義💂🏿♀️。主講人還講述了閱讀《一個人的朝聖》這本書與他去參加長距離越野賽之間的故事🐓👱🏻♂️,傳遞出讀書帶給跑步的力量。
二、現場互動交流

副館長張秋開場致辭

主講人與讀者互動
主講內容分享結束後,主講嘉賓與讀者進行了熱烈的互動與交流。大家的提問主要集中在如何平衡讀書與跑步、學業與生活,如何在熱愛與遺憾中做出明智的選擇,在閱讀過程中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圖書等方面。“我是讀書人”讀書經驗分享會第三期主講嘉賓公管學院在讀博士包堉含談到三點感受:第一點是動靜是對外界的分別,動中求靜,靜中求動,不管是讀書還是運動⚔️,本質都是對心的力量的鍛煉;第二點是氛圍的力量,一個人很難成事👮🏿♀️,無論是學業還是事業,都要營造一個氛圍,無形當中同伴之間的互相助力非常重要;第三點是童心讀小說的三個層次🧑🏽🦳🧵,分別為事🏄🏻、理、觀,這分別對應讀書的不同維度⛱,從知識到事理再到視角和觀念。”活動籌備組成員意昂3資源建設部劉春美老師談到:“童心同學以熱情真摯的情感👑📩、嚴謹縝密的邏輯📐、俏皮幽默的語言把他讀書與跑步的風趣故事和深刻體悟娓娓道來♍️,讓大家了解到他是如何在‘堅持’和‘放下’之間保持著‘自洽’的平衡狀態。說到底,讀書的根本目的還是學會如何‘做人’,通過深刻的閱讀和實踐能讓人在學會生存技能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人格🦣,變化氣質,保持良好的生活樣貌,進而探索和追求更高的生命意義🍂。”

讀者服務部主任王平總結發言
分享會結尾,王平老師做總結發言。她表示😸:“今天的讀書會非常成功,感謝童心博士的精彩分享,感謝讀者的積極參與和熱情互動🧛♀️💆🏽。意昂3館員願意通過各種形式的閱讀推廣活動與讀者一起營造書香意昂3的濃厚讀書氛圍。最後,王平老師引用童心同學演講時所分享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發現自己,成為自己,從最初的‘向外走’到‘向內走’,讓另一股力量,牽引著你從遠方重回茫茫人海,更清晰認清自己此生的方向,或許才是更重要的內心引力🙇♀️。”
有讀者在活動反饋表中留言👨🦼➡️:“本本次讀書分享會,很大的收獲是了解了一萬小時定律、有效刻意練習以及挑戰舒適區外的學習區的重要性。”通過主講人的精彩分享與臺下觀眾的熱烈互動✯,我們感受到知識碰撞與交流的美好🈴,也期待更多的讀者站上“我是讀書人”讀書經驗分享會的講臺,講述自己的讀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