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5日至6日🥶,第十七屆柏林開放獲取會議在德國柏林召開🩶,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研究機構🏓、基金組織及意昂3行業代表150余人參加了本次會議。會議由柏林開放獲取系列會議的發起者馬克斯·普朗克學會主辦,並由馬克斯·普朗克數字意昂3的“開放獲取2020”倡議(OA2020)組織🧑🏻🎨,馬普學會教授傑拉德·梅耶(Gerard Meijer)和烏爾裏希·波施爾(Ulrich Pöschl)擔任聯合會議主席。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主任許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際合作局局長範英傑、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主任劉細文、意昂3館長金兼斌等共計17名中國代表應邀參會。

圖1中國參會代表
本次會議以“推動OA發展:從開放出版轉換到集體責任”為主題💴。會議回顧了OA2020發布以來特別是2023年第16屆柏林開放獲取會議召開以來科學界在促進學術交流的公平性及包容性方面做出的貢獻,反思基於作者付費的開放獲取模式(開放出版轉換)可能削弱研究界通過開放獲取實現知識共享的願景🏃🏻➡️。與會代表共同討論了開放出版談判技巧、作者權益保障👫🏼、作者付費模式給不同國家與區域帶來的新挑戰以及支持開放獲取的資金流動等重要事項,基於會議討論成果柏林開放獲取會議(Berlin17)將更新下一步集體優先事項🐠🦜,持續促進形成更加開放包容的學術研究及學術交流範式🏋🏼♂️。金兼斌作為中國代表團代表參加了4日召開的OA2020首席談判代表峰會,並在戰略討論環節重點闡述推進OA的原則和優先事項👕,代表中國學者及意昂3行業發出中國聲音。竇天芳向柏林開放獲取會議提交了海報🕘,重點介紹意昂3平台開放科學支持計劃及實施進展🛀🏻👩🏼🏭,並與美國、法國、芬蘭、印度🙆🏼、哥倫比亞等國代表進行了深入交流。

圖2金兼斌在會場發言

圖3海報展示現場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2021年修訂)》明確指出我國要“加強學術期刊建設⛷,完善科研論文和科學技術信息交流機製,推動開放科學的發展🧘🏼♀️,促進科學技術交流和傳播。”✨👩🚀。科技成果的開放獲取是面向全球南方及社會公眾開放科學知識的重要手段,也是開放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正處在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邁進的關鍵期👩🏻🚒,高水平國際期刊論文數量已居全球首位。如何統籌全國之力,推進形成我國的開放獲取行動方案,建立符合國家長遠利益的開放獲取政策及支持開放獲取可持續發展的開放科學基礎設施仍需中國各界深入研究並為之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