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隨著科學研究逐漸向公眾透明化和開放化邁進,社會科學領域是否也跟隨這一趨勢呢?Christensen等學者在2020年發表的研究基於“社會科學現狀(3S)調查”深入探索了經濟學、政治學、心理學和社會學四大學科的學者對開放科學實踐的認知與態度。調查結果揭示了一個十分引人註目的趨勢:開放科學實踐的接受度在短短十年內發生了巨大的變革。但在這背後,學者們的認知是否與實際情況相符呢?讓我們深入了解這篇文章0️⃣,探索社會科學領域的開放實踐現狀及其帶來的反思🗾。
Christensen, G., Wang, Z., Levy Paluck, E., Swanson, N., Birke, D., Miguel, E., & Littman, R. (2020). Open science practices are on the rise: The state of social science (3S) survey.
一、內容概覽
近期,社會科學領域對於開放科學實踐的轉變持續受到矚目*️⃣。此文章依據“社會科學現狀(3S)調查”評估了經濟學、政治學👊🏻、心理學及社會學等主要學科的學者對於開放科學實踐的了解、觀點及其采用情況。令人註目的是🐗👿,到2017年🦄,超過80%的學者已經采納至少一種開放科學實踐,而在2007年,這一數據僅為25%。在開放科學蓬勃發展的當下,社會科學領域對開放科學的認知和接受度應該比文章調查的2017年得到進一步提高。
但是,值得註意的是📨,盡管大多數學者都支持開放科學的理念,但他們對於自己學科中開放科學實踐的普及程度可能存在誤解💃🏿。這些發現揭示了社會科學領域對開放科學的認知和接受度正在迅速提高。
二♔、主要作者介紹
第一作者Garret Christensen目前在FDIC Center for Financial Research in the Division of Insurance and Research任職高級金融經濟學家🤸🏼♀️。他的研究領域廣泛,涉及房地產、消費金融、貧困議題以及元科學與可重復性。在加入FDIC前,Garret曾在美國人口普查局任職🙍🏽,也是伯克利社會科學透明度倡議(BITSS)和伯克利數據科學研究所(BIDS)的研究員🫱🧖🏿♀️,並在Swarthmore College教授經濟學🕦。他持有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經濟學博士學位。
三、背景概述
科學研究的透明性和可靠性近年來受到廣大關註👩❤️💋👩。隨著更多的研究者和機構對“開放科學”理念的認可🧑✈️🚥,研究的公開性👍🏿、透明性及其可復製性被廣泛強調。在社會科學界,由於數據量的增加和計算力量的增強,研究真實性與質量的保障變得尤為關鍵。一些評論家認為,目前的學術出版體系可能導致研究者的“p-hacking”和“cherry-picking”行為,從而發布了大量不可復製的研究。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開放科學實踐應運而生👩🏽⚕️💂♂️,旨在增強研究的透明度❄️。
四、研究數據與方法
本研究主要基於“社會科學現狀(3S)調查”,共有6,221名學者參與🔅🪪。此調查是對四大社會科學學科學者的首次全面評估🦀,意在探索他們對開放科學實踐的了解與態度。調查內容涵蓋了研究者的背景、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及其對開放科學的觀點等。為確保調查的準確性🎾👮🏿♀️,研究者進行了隨機抽樣並對樣本進行了代表性確認。同時,為降低偏差,調查問卷進行了多次修改並預先測試。
五、主要發現
社會科學領域的開放科學實踐正在迅速增長。
至研究開展的2017年🧑🏼🎓⛹🏻♂️,超過80%的學者使用了至少一種開放科學實踐🧜🏻♀️,這一比例在十年前僅為四分之一。這表明社會科學領域對開放科學的認識和接受度正在迅速提高⇢。
受訪者首先被問到如下三個有關開放科學實踐的問題:
問題1: “您第一次在線公開發布研究工具大約是什麽時候?”,這是“在線發布研究工具”的代理變量;
問題2: “您第一次在線公開發布數據或代碼大約是什麽時候🟤?;”這是“在線發布數據或代碼”的代理變量;
問題3: “您第一次在研究前預登記假設或分析大約是什麽時候?”,這是“預登記假設或分析”的代理變量💇🏿♂️。
在線發布數據或代碼是最常見的實踐,然後在線發布研究工具,然後進行預註冊。
圖1展示了給定年份在該年或之前首次完成開放科學實踐的已發表作者的比例。黑色實線顯示的是當年完成任何開放科學實踐的作者比例;綠色虛線顯示的是當年在線發布數據或代碼的已發表作者的比例👩👦;紫色虛線顯示了當年在網上發布研究工具的已發表作者的比例;橙色虛線:顯示了當年預先註冊分析或假設的作者比例。
在這次調查中🪢,有84% 的作者報告稱,到 2017 年(調查截止的最後一個年份)采用了開放科學實踐收集的數據,比 2010 年的 49% 幾乎翻了一番🖲。數據、代碼和調查的共享工具顯示自 2005 年之後開始快速增長,而預註冊的使用自 2013 年以來急劇增加。在作者的調查數據中還發現,那些報告采用開放科學實踐的人過去的某個時刻極有可能也在他們最重要的方面使用過最近的研究項目,這表明學者們采用了這些做法往往會持續存在🔶。
圖 1💂🏿♂️:不同年份學者采用開放科學實踐的比例
各個學科對透明實踐的采納也在增加🪵。例如,隨著在線學習和預註冊計劃的出現,采納率也在上升。美國經濟協會(AEA)在2013年推出了一個註冊表,同時開放科學中心(COS)也開始允許預先註冊經濟學、心理學等領域的內容🎸。此外,心理學期刊現在要求共享數據和代碼,這可能是該領域采納速度加快的原因🖤。而經濟學領域早在2005年就開始要求數據發布🪐,這也解釋了為什麽它是最早采納數據和代碼發布的社會科學學科。跨學科組織如COS和伯克利社會科學透明度倡議(BITSS)也為所有四個社會科學學科的研究者提供了平臺。
圖 2💆🏼♂️:不同學科學者采用開放科學實踐的比例
圖3👩🏽🏭:開放科學的認知和實際實踐的差距
值得註意的是,雖然大多數學者都支持開放科學的理念,但他們對於自己學科中開放科學實踐的普及程度可能存在誤解。圖3顯示了“在線發布數據或代碼”以及“預先註冊假設或分析”兩項實踐在感知支持和實際支持之間的差異。在每個面板中,第一個條形顯示了已發表作者之間對實踐的支持的感知分布。這是通過詢問個人他們認為屬於每個觀點類別的領域研究人員的百分比🙍🏿,然後對他們的回答進行平均來構建的。下面的實心黑條顯示了他們認為已經完成了該實踐的領域研究人員的比例。面板中的第三個條顯示了對使用我們抽樣的已發表作者的響應構建的實踐的支持分布😼。最後的實心黑條顯示了根據我們的調查得出的回答實際完成了規定實踐的研究人員的比例。顏色表示支持程度🔣,綠色表示支持較多,紅色表示支持較少↪️👌。
可以發現,在考慮對在線發布數據或代碼 的態度時,對支持的感知(綠色)始終大幅小於實際支持🚾。其次,對開放科學實踐的反對意見遠大於實際的反對意見✧🧝🏻,特別是對於預註冊的態度,換句話說,受訪者大大高估了對在線發布數據或代碼漠不關心的學者比例🌏。這表明,盡管開放科學實踐正在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接受👠,但還需要進一步的宣傳和教育。
與此同時,值得註意的是,雖然該研究基於社會科學領域規模最大的問卷調查😍,但是其仍然存在明顯的樣本選擇偏誤的可能性🦶🏿6️⃣。
六🧷、討論和思考
文章的發現揭示了社會科學領域開放科學實踐的增長趨勢♻,這可能與近年來對科學研究可靠性和透明性問題的關註有關。技術創新和機構政策的推動也可能是促進開放科學實踐普及的重要因素🧑🏼🔬。
盡管開放科學實踐得到了廣泛的支持,但在實際操作中仍然存在許多挑戰。例如🕍,如何確保數據的隱私和安全、如何提供足夠的資源和技術支持以及如何確保研究的可復製性和有效性等。
此外🤽♀️,不同的學科和研究方法可能需要不同的開放科學策略🧍。例如,一些實驗性研究可能難以復製,而一些定性研究可能難以公開數據。因此,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製定和調整開放科學策略。
總的來說🌷,開放科學實踐在社會科學領域的普及是一個值得鼓勵和支持的趨勢🕤🏛。但為了確保開放科學的有效實施,還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討其具體策略和方法。